行銷管理 – 市場導向的策略管理

Porter提出的事業策略型態與說明Ansoff的產品╱市場矩陣的內涵

波特(Michael Porter)認為,所有的事業單位在進行競爭時,所使用的策略大概可以分為三種基本的策略型態:

  • 成本領袖策略(cost leadership strategy):
    透過經驗曲線效率地追求來取得最低成本,並由低廉的價格來獲得競爭優勢
  • 差異化策略(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透過塑造產品/服務的獨特性,造成與競爭者的有利差異
  • 集中策略(focus strategy):
    又稱利基策略(niche strategy),係將有限的資源集中於某一特殊的區隔上,透過滿足該區隔的獨特需求來取得優勢。

產品/市場矩陣(product / market matrix):Ansoff 係取產品市場兩個變數,來劃分出市場滲透市場開發產品發展多角化等四種事業策略替代方案。

  • 市場滲透策略(market-penetration strategy):
    是透過積極的行銷活動。例如:鼓勵現有顧客增加用量,或開發新的使用方式。例如:黑人牙膏。
  • 市場發展策略(market-development strategy):
    係將現有產品打入新開發的市場。例如:嬌生嬰兒洗髮精。
  • 產品發展策略(product-development strategy):
    現有的市場上,發展新產品或推出新產品的形式來增加對現有顧客的銷售額。例如:嬌生沐浴乳、潤膚乳。
  • 多角化策略(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開發新產品來打入全新的市場。例如:東元電機引入摩斯漢堡。
市場 \ 產品現有產品新產品
目前市場市場滲透產品發展
新市場市場發展多角化
Ansoff 的產品 / 市場矩陣

策略可以分為哪三個策略層次?請說明其內涵 (★★★)

廠商的策略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來看:

  • 總體策略(Corporate Strategy):
    如何發展出一套有利的事業組合策略。例如:BCG模式
  • 事業策略(Business Strategy):
    如何使組織內的各個SBU,在其產業或區隔市場改善其競爭地位。例如:產品/市場矩陣。
  • 職能策略(Functional Strategy):
    如何在各個職能領域(生產、行銷、人力資源、研發、財務)內,達到最大的資源生產力

請說明7-S架構的內涵 (★★★)

麥肯錫7S模型(Mckinesy 7S Model),整合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全面地考慮各方面的情況,包含策略(Strategy)結構(Structure)體制(Systems)領導風格(Style)人才(Staff)技能(Skill)共享價值(Shared Values)七種要素。然而在架構中心強調共享價值,代表七個要素之間必須互相平衡,才能使企業組織表現良好,而達到其效益。(Mind Tool, 2016:MBA, 2017)

參考資料:麥肯錫 7S 模型綜合指南

例如:評估一家公司是否適合投入Salesforce或自動化流程等數位轉型專案

  • 策略(strategy):
    首先,公司需要明確確定其策略目標,例如,是否是提高客戶服務,提高銷售效率,或者增加自動化流程。這將有助於決定是否需要Salesforce或自動化流程來支援這些目標。
  • 結構(structure):
    公司應確保其組織結構能夠支援所選擇的策略。這可能需要重新組織部門,建立數位化團隊,或設立負責數位轉型的部門。
  • 體制(system):
    實施Salesforce或自動化流程需要確保相關的制度和流程存在。公司應評估現有的系統和流程是否能夠整合這些解決方案,或者是否需要進行改進。
  • 領導風格(style):
    公司的高階管理層應評估他們的領導風格,確保他們支持數位轉型的文化。他們應該激勵員工參與並接受新的數位解決方案。
  • 人才(staff):
    公司需要確保員工具備了相應的技能,以使用Salesforce或自動化流程。這可能需要培訓或招聘新的專業人員。
  • 技能(skill):
    員工需要掌握使用Salesforce或自動化工具所需的技能,包括數據管理,流程設計,和系統操作。
  • 共享價值(shared values):
    公司的共享價值是確保這些變革有助於實現公司的整體目標。這需要在組織中建立一種文化,將數位轉型視為重要的戰略

套用麥肯錫7S模型有助於公司確保Salesforce或自動化流程的投入與整體策略和組織一致,並確保成功實施。這有助於協調公司內的各個要素,以實現數位轉型的目標。


何謂BCG模式,請說明其內涵

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是美國一家著名的管理顧問公司,它們發展出一種稱為「BCG模式」的分析方法。

垂直軸上的市場成長率(market growth rate)是表示該事業所在市場地每年成長率,市場的成長率若高於10%則屬於高成長,不過10%只是一個簡單的參考基準。實際上應參考國家的經濟成長率。

水平軸上的是相對市場占有率(relative market share),是指該策略事業單位相對於最大競爭者的市場佔有率

根據市場成長率相對市場占有率兩個變數,BCG模式分成四個方格,每個方格表示一種不同形式的事業。

  • 明星事業(star):例如:直播。
    一個處於高度成長市場中的領導廠商。(針對產品改善、更好的通路、更多的促銷與更有效率的生產,進行再投資,以維持現有的市場佔有率)
  • 金牛事業(cash cow):例如:商辦出租。
    會產生許多現金,大多處於低成長率的市場,但為市場領導廠商。(維持策略,維持市場占有率)
  • 問題兒童事業(problem child):例如:交友APP。
    是處於快速成長但利潤卻不高的事業,它所在的市場呈現高度成長,但卻僅有相對低度的市場佔有率。(建立策略,增進市場佔有率)
  • 落水狗事業(dog):例如:旅館、營造。
    位於低度成長的市場中,同時市場占有率很低的事業單位。(撤資策略,將事業出售或清算)
圖片來源:「BCG矩陣」與「KPI衡量」如何作最適搭配?!

資料來源:行銷管理(九版)- 林建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