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管理 – 行銷導論

行銷觀念與銷售觀念的差異

  • 銷售觀念
    銷售觀念下的廠商是假設消費者對於購買具有惰性抗拒,廠商的重點是放在促銷強銷
  • 行銷觀念
    透過正確地暸解顧客的需要,然後提供能滿足顧客需要的產品與服務,以使其主動購買

項目

行銷觀念

銷售觀念

起始點

產品生產之前

產品生產之後

終止點

產品成交之後乃進行

產品成交之後即終止

焦點

顧客需要

產品本身

重心

市場

工廠

手段

整體行銷

 推廣

目的

組織利潤與顧客滿足同步達成

為組織利潤不惜犧牲顧客滿足

後續交換

重複交換

單次交換

買賣關係

關係深厚

關係淺薄

利害結果

雙贏或多贏

零和 (你贏我輸)

關鍵技術

顧客需要的界定

銷售技巧

利潤來源

顧客滿足

銷售量最大化


行銷觀念的三大內涵

1.哲學:顧客導向
是指顧客至上、顧客第一、顧客為王及顧客為尊的觀念。顧客導向的觀念要求企業必須從顧客的觀點來界定顧客的需要

2.手段:整體行銷
執行上涵蓋兩個層次
 (1)行銷職能內的整體行銷:
 使行銷策略各個部分(產品、通路、推廣、定價)協調配合,使其朝向一致的方向來努力。
 (2)行銷職能外的整體行銷:
 指行銷職能必須和組織的其他職能進行良好的協調整合
企業的生產人力資源財務研發等職能,必須和行銷職能協調運作,以免分散彼此的力量。

3.目的:顧客滿意與組織目標同步達成
達成組織目標的關鍵在於比競爭者更有效率更合乎效能的整合行銷活動,以決定並滿足目標顧客的需要與欲望。如果能夠有效滿足目標市場顧客的需要與欲望,自然能達成組織的利潤目標。


市場哲學五種觀念的主要內涵

常見的五種市場哲學是生產觀念產品觀念銷售觀念行銷觀念社會責任行銷觀念

  • 生產觀念:
    假設消費者所關心的是產品價格購買上的便利性。生產觀念的重心是放在標準化規格化。例如:鴻海透過規模經濟,在傳統的成熟市場獲得很大的利益。
  • 產品觀念:
    堅持消費者喜愛品質性能最好的產品,其管理階層通常致力於製造優良產品組織的經營重點在於追求最好品質的產品。例如:較佳捕鼠器的陷阱。
  • 銷售觀念(賣我們所生產出來的產品):
    假設消費者對於購買具有惰性抗拒,廠商的重點便是放在促銷強銷。例如:保險業。
  • 行銷觀念:
    透過正確地了解顧客的需要,然後提供能滿足顧客需要的產品與服務,以使其主動購買
  • 社會責任行銷觀念:
    組織須追求公司利潤顧客需要社會福祉三者的平衡,並解決彼此間的衝突。例如:英國-美體小舖。

Needs, Wants與Demands三個觀念的內涵與差異

  • 需要(Needs):
    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滿足其需要。例如:馬斯洛理論。
圖片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4803
  • 欲求(Wants):
    指對於能滿足某一特定需要之物品的欲望。例如:肚子餓想吃魚翅。
  • 需求(Demands):
    購買能力所支持下,而得以滿足地欲求。例如:有錢人買豪宅。

需要是與生俱來的。行銷管理人員只是透過行銷的手段,來影響消費者的欲求和需求。


何謂行銷?其內涵?行銷管理的程序?

行銷是一套程序,這套程序包含某些活動和機構,並藉此來創造、溝通與傳達具有價值的產品給進行交換的對方。

行銷程序包含(1)行銷的社會程序(2)行銷的管理程序

(1)行銷的社會程序:
又稱總體行銷,成敗必須以社會的目標來衡量。是指行銷活動能夠有效地調和社會的供需,以創造社會最大總效用

(2)行銷的管理程序
又稱個體行銷,著重在如何有效地達成組織的目標。是指行銷活動是否能夠有效地預測顧客的需求,並且將滿足該需求的產品與服務從生產廠商流向顧客

資料來源:行銷管理(九版)- 林建煌

發佈留言